经济下行,高净值资产配置6大转变

作者:Eric 发布:2023-10-26 18:51:43 阅读:4796


前几年说起投资大家都是侃侃而谈,房产、股票、基金、信托,好像每个人都是投资专家。


今年画风突变,房产普跌30%以上,大A重回3000点,私募基金、信托不断暴雷。一说投资,不说产品,只关注如何避坑。


资产配置成为热门词汇,但资产配置绝不是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那么简单。高净值的资产配置正在发生6大转变。


第一,实物转向金融


据统计我国居民整体资产中房产、汽车等实物资产占比高达80%,而金融资产只有20%,但在高净值客户中这个数据恰恰相反。而且这几年高净值客户正进一步降低实物资产的比列。


全球三大泡沫:中国的房市、美国的股市、日本的债市。


中国的房市经历了20多年的疯狂上涨之后,今年开始掉头向下,内外交迫,泡沫破裂,恐再无风光之日。少部分地段保值止跌已是万幸。


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有6亿栋房产,中国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,这些房产将来给谁住?


房子的投资属性已经丧失,除了自主还是少持有房产为妙。


第二,权益转向固收


曾几何时高净值投资都是只看中10%以上收益的产品,股票、私募、信托这些都是宠儿。


然而这几年,屌丝死于P2P,中产死于理财,高净值死于信托。恒大、碧桂园、宝能等地产系暴雷搞死一大批信托。


你看中的是收益,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。


今年3.5%保证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遭到疯抢,上半年中国寿险业保费同比增长18%,动辄几十万上百万,甚至亿元保单频频出现。


经济不景气,中产已经没钱买保险,现在投保的主力都是高净值。投资不仅看收益,更看重安全。


第三,长期转向中短期


硅谷银行倒闭、瑞士信贷被低价并购,最核心的问题出现在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危机。


以前高净值更注重长期投资,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、全球经济剧烈动荡之际,现金流成为很多企业生死悠关的头等大事,资产配置必须充分考虑投资和债务的期限搭配。


经济下行期,很多高净值也在蛰伏等待出击。今年中短期投资备受青睐。海外市场1年期的美元储蓄5%3年期、5年期全保证收益4.5%的美元储蓄保险,成为高净值投资菜单几款新品。


第四,人民币转向美元


去年开始中美两国进入不同的经济中周期。


美国核心CPI冲到6.6,为了抑制通过膨胀美联储加息11次,累计加息525个基点,联邦基金利率也从0%-0.25%上升至5.25%-5.50%


中国进入通缩,7CPI-0.3%,其他月份基本同比零增长。中国降息降准,减轻贷款压力、刺激经济。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击穿2%


今年的汇率也经历了大幅波动,由低点6.69到高点7.35,如果从年初低点购入美元10月高点抛出,轻轻松松赚取10%


由于美元汇率、利率双重加持,今年3月开关以来香港、新加坡的银行都加班加点服务内地客户开户。


有多少高净值配置美元资产没有统计数据,但网上一个热门帖子很有代表性,30年美债收益率4.5%,买100万美债可以躺平了。


第五,境内转向境外


境内境外平衡也是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方向,境外有三大好处。


首先,海外资产收益高。1年期存款5%,美债5%,保险7%,标普500指数过去20年平均收益9%,是不是感觉海外遍地是黄金。


其次,海外资产更安全。口罩3年,有些企业自己经营不善破产;也有自己没问题但给别的企业担保,担保企业跑路,自己资产被冻结。总之境内资产被冻结的大有人在,但海外资产有很大隐蔽性,而且有司法执行障碍,所以海外资产往往保留下来,成为东山再起的火种。


最后,提前布局海外,给自己和子女更多选择。


第六,控制权转向受益权


家族信托在这几年关注度快速升温,海底捞张勇的家族信托、乐视贾跃亭的家族信托、俏江南张兰的家族信托、恒大皮带哥的家族信托。


据毕马威统计截止2022年底中国家族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,而且每年新增家族信托数量成倍增长。


为什么高净值这么钟情家族信托呢?


除了财富传承以及实现特定的信托目的,富豪们更看重资产隔离,把资产放入家族信托,放弃控制权,只保留受益权,这样就可以破产不冻、离婚不分。


有了家族信托就可以婚姻自由、投资自由。家族信托就像个安全垫,有了它就可以放手去拼,无惧风浪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85

识别二维码关注我